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充电桩随便用无所谓?这个安全隐患必须注意!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而言,它就像是我们如今熟悉的燃油汽车三大件,决定着车辆的性能及寿命。而在三电中,动力电池毫无疑问是受关注的部分,因为电池性能对车辆续航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块好的电池能让你走得更远。但相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同样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毕竟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当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动力电池,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表现一直是消费者为关心的问题所在,毕竟谁都不想这新车刚买回家没几天就成为一地灰。

而与动力电池相对的还有另一个我们关注的重点——充电桩。对于充电桩,相信很多人首先关注到的是充电桩的铺设问题,能否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充电体验。根据数据统计,截止至2019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17.4万台,同比增加61.2%。与此同时,自2019年6月,全国小区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100万台,这就意味着国内充电桩的铺设已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由此为消费者带来的充电便利性也不言而喻。

从使用层面看,如今的充电桩基本都是由三方公司进行建设,例如我们常见的特来电、星星充电、普天等都属于三方充电设备,其维护及售后管理都由相关的三方公司负责。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如特斯拉、小鹏这类有在市面上铺设专属公共充电桩的品牌。而对于很多使用者而言,充电桩只是给新能源汽车供电的设备,只要能充上电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也存在某些安全隐患,一旦不注意,这可能就是汽车自燃的起因。

其实电动车充电的原理与手机充电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电动车是通过充电桩充电,而我们的手机则是通过充电器充电,而不同功率的充电桩则对应不同功率的手机充电器。对于手机充电而言,如果长时间采用电流过高的充电器,手机电池难免会出现发热、膨胀乃至爆炸等问题;而这种问题其实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中也会出现,尤其是对于没有电池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甚至是致命的。

如果要说目前新能源汽车车主中,充电频率高的是哪些车主?首要想到的当然是一些出行服务从业人员、运输人员,例如网约车应用车辆和货拉拉这类运输用车,以及一些共享汽车使用频率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里的新能源共享汽车的充电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而在这些新能源汽车中,我们可见的大多是一些入门级的新能源汽车,如A00级的新能源共享车,网约车里的紧凑级新能源轿车,以及一些供货运需求的新能源微面。

基于工作因素,这些车每天都需要快充1-2次才能满足他们的工作需求。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安全盲区,一个是这些入门级的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电池安全技术,能否支撑起其长时间的无差别快充需求;二个是快充桩对于这些车型的适用性有多广。

从一个问题层面来看,这里涉及到两个方向,一是车辆是否有相应的电池保护系统,能在不同的充电设备下调整电池充电的效率,保证电池充电时的安全性,这就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管理,但就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新能源车电池安全技术介绍多停留在涉水、耐高温/低温等层面。

而相应的电动车在电池保护系统方面的详细介绍,视不同车型作不同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公示标准,这就意味着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保护系统方面还没做到完全的透明化。就如上述的一些高频率使用快充车型来看,它们大多数入门级车型,在成本方面的管控也比较严格,因此对于电池安全技术究竟能应用到什么程度呢?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二是长时间快充的承受能力,我们都知道手机如果长时间充电很容易坏电池,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对于快速充电而言尤为重要。快速充电意味着动力电池要承受更高的电流,尤其是在高频率的快充情况下,动力电池所担负的压力尤其巨大。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个问题重点-充电桩的充电性能。

不知大家在充电时是否会关注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实际上不同地方的充电桩会有不同的充电能力,这点对于快充桩而言尤其明显。就以特来电为例,目前特来电大多的直流快充都是30kW-150kW、200V-500V,换算下来,输出电流在60A-750A之间,这基本可以保证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快充需求。

但是有一种充电桩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一些采用固定功率的快充桩,如120kW、200V-500V的快充桩,输出电流达到240A-600A,但目前的一些A00级电动车快速充电额电流大仅达到125A。如果此时你开着这类车型使用这种充电桩进行充电,那将承受极大的过充风险,长时间下来甚至会出现自燃自爆问题,这也是一些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在充电时突然自燃的因素之一。

而且根据目前的充电桩APP来看,充电桩能否充电的标准是有没有人能在这个桩上完成充电,意思就是我只告诉你这个充电桩可用,但并未告诉你是否与你的车辆匹配,如此一来,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难免会直接到这些快充桩进行充电,这里就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车辆适配充电桩,安全完成充电;二是车辆不适配充电桩,但动力电池保护系统起作用了,导致车主白跑一趟;三是动力电池没有保护系统,车辆承担过充风险。而我们需要提防的正是三种情况,因为自燃只有1次和0次,因此在选择充电设备时,我们必须要多加留心,不要以为别人能躲过的,你也能躲过。

而且就目前的充电APP来看,除了某些充电桩公司有标注充电桩的功率和电压外,大多充电桩APP都只标注了充电桩的位置和空闲情况,这对于消费者选择充电桩来说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以外,再结合上国家对充电桩建设的补贴政策,以每千瓦时作为补贴标准,以江苏省宿迁市的补贴标准为例,宿迁市还按充电桩充电功率对充电设施建设给予地方财政资金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补贴6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补贴900元。

这就意味着这些三方充电桩公司,如果为了能够赚取更多的补贴资金,只需不断地去加大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即可,而随着充电功率越大,充电桩的电流就越高,因此能适用的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少。

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匹配能力其实是目前被市场忽略的严重问题,除了某些三方充电桩公司与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外,更多的是车企与三方充电桩公司的各自为政,因此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的不统一性,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对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来说,我们更看重的是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这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备受议论的话题所在。

而且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如今充电桩的铺设如此集中,新能源汽车一旦发生问题将牵扯到的是周边的车辆,可谓是一车自燃,周遭车辆俱焚,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充电桩铺设在安全性方面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才能加大消费者的购车信心,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晰了解自己车辆的参数,在选择充电桩方面多留个心眼,毕竟安全问题只有1次和0次。


分享到